- 中文
- English
潘行健
1940年生于广东。毕业于广州美院版画系。曾任广州美院副院长、广东美协版艺会副主任、全国版画展组委、评委、主任评委。现为广州美院教授。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版展与美、德、英、日、泰等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国际性、区域性展览。
年表
- 中文
- English
1940年 | 出生于广东;
|
---|---|
1958年 | 毕业于中南美专附中;
|
1962年 |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至今任教于广州美院; |
1979年 | 《夜尽》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
1981年 | 《母亲情》入选“广东省美术展览”获三等奖、省美术馆收藏;
《帆影》入选“第七届全国版画展”; |
1982年 | 作为广州美院代表之一参加“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创作教学座谈会”;
|
1984年 | 《水乡世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帆影》入选日本“中国版画出国展”; 《水乡夜归人》、《最后的星光》入选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国际版画展”; 《山城印象》入选美国洛佛大学“中国版画邀请展”; 《啊!大海》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
1985年 | 《山城印象》、《水乡世家》入选香港“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展”;
《山城印象》入选日本“中国现代国画、版画展”; 《一代人的希冀》入选全国“国际和平年”美展; 《水乡世家》入选泰国“广东省美术展览”; 受聘为广州美院副教授; |
1986年 | 《水乡世家》入选“阿尔及尔——世界文化会萃”美展获集体金奖;
|
1989年 | 《水乡梦》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
|
1990年 | 《山城印象》入选台湾.“大陆百人名版画家联展”;
|
1991年 | 《水乡梦》入选“第十届全国版画展”;
《山城印象》、《水乡世家》等作品应邀赴德国与李焕民版画作品举行联展; 《水乡世家》、《水乡梦》入选“北京一台北当代版画展”; 《水乡梦》、《月初升》入选“中国当代版画精品邀请展”; 《月初升》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美术院校考生创作训练》(与谭天合作)出版(四川美术出版社); 受聘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
1992年 | 代表广州美术学院参加北京“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研讨会”;
受聘为“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组织委员会委员; 被评为广东省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应美国内布拉斯卡州立大学等高等多所院校邀请到美国进行讲学及艺术考察等活动; |
1993年 | 到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浙江美院、鲁迅美院等美术院校进行访问考察;
受聘为“全国版画版种大展”评委; |
1994年 | 《土地》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获广东地区优秀奖;
与张治安教授代表广州美院赴香港出席“中港台大专美术教育交流计划展”;及研讨会,在大会作《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素描教学》专题发言; 受聘为“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览”评委会主任; |
1995年 | 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学分制研讨会”上作《从学年制到学分制》:书面发言;
代表广州美院出席中国美术馆“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开幕式及研讨会; |
1996年 | 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鲁迅版画奖》;
|
1997年 | 受聘为“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主题性历史画创作展”作征集委员会委员及艺术评委会委员并参加该展览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
|
1998年 | 任广东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论文《从学年制到学分制》入编《中国当代社科研究文库》(山东); 应邀到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参加“广州美术学院作品展”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作“广州美术学院概况发言,并赴京都、奈良参观考察; |
1999年 | 《立交·系列.耸立》、《立交·系列.向前》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
《山城印象》入编大型文献画册《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版画卷》(北京); 《椰林深处》、《山城印象》、《水乡世家》等作品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 受聘“全国第九届美展”展区评委; |
2000年 | 《立交·系列.向前》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回顾展”;
论文《关于教学与现代艺术的零星思考》入编《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文库.教育改革卷》(北京); 受聘为“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评委; 随中国文化部艺卡考察团赴欧洲奥、德、意、法等,八国进行文化艺术考察; |
2001年 | 《立交·系列.向前》入编大型画集《中国百年版画》、广东美术馆收藏;
《立交·系列.天堑》入选“广东省美术展览”; |
2002年 | 《立交·系列.流畅》入选“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2002.广东省版画展”、安徽省美协收藏、何香凝美术馆收藏;
《山城印象》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收藏; |
2003年 | 《面对》入选广东省“生命礼赞”美术展览;
《论胡一川版画艺术》发表(《胡一川作品集版画•速写》专论); 《社会.艺术.艺术家》《对人的崇敬与赞美》入选“广州美术学院文集”; 《歇泊》入选“广东省小型版画展”; |
2004年 | 《立交·系列.速度》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神州版画美术馆收藏;
《对城市的一种寻觅》发表于“中国版画”2004年第二期; 《大众化阶段广州美院的定位与质量》发表于“美术学报”2004年第三期; |
2005年 | 《立交·系列.节奏》参加“2005.广东省版画展”、汕头博物馆收藏;
|
2006年 | 《立交·系列.流畅》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收藏;
《立交·系列.擎天》入选“21世纪首届中国黑白木刻展览”、“广东美协成立五十周年美术大展”; |
2007年 | 《立交·系列.擎天》入选赴韩“中国黑白木刻展”,参加“版痕物语”版画展;
《走出画室速写谈》出版(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 “出走画室——潘行健速写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
2008年 | 《立交·支柱》入选“2008广东省版画展”;
捐赠《立交·擎天》、两幅《立交·支柱》参加广州美术学院《心系汶川·画的慰问》特别展,其中一幅《立交·支柱》选登于《美术学报》“抗震救灾”专刊; 《立交·擎天》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 接受《美术观察》“美术家”专栏采访,谈胡一川艺术,访谈内容以《到前线去——胡一川艺术谈》为题发表于《美术观察》2008年第八期; 《立交·擎天》入选韩国“中国黑白木刻展”; |
2009年 | 套色木刻《立交·伫立》特邀参加“******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由广东美术馆、广东美协、广州美院、广州美院附中联合主办,陈孝信、谭天任学术主持的《首届生——李行简、邵增虎、郝鹤君、洪耀、潘行健五人作品展》于7月30《画刊》第八期发表谭天《艺术与历史同行》一文,评介《首届生——李行简、邵增虎、郝鹤君、洪耀、潘行健五人作品展》,木刻作品《立交·时空》随文刊登。《中国艺术》第三期发表陈孝信为《首届生——李行简、邵增虎、郝鹤君、洪耀、潘行健五人作品展》撰文《半个世纪的春华秋实》,《立交·空间》、《立交·寻觅》等四幅木刻作品随文刊登; 由王璜生主编、谭天任执行主编的“现当代美术家丛书”《首届生——李行简、邵增虎、郝鹤君、洪耀、潘行健五人作品集》出版、二十幅《立交·》系列木刻作品入集; |
2010年 | 《中国版画》第34辑发表齐喆文章《嬗变中的选择——关于潘行健“立交·”系列作品的解读》,《立交·伫立》《立交·空间》等七幅木刻作品随文刊登;
五月《立交·变奏》两幅作品参加《粤港澳台两岸四地版画作品邀请展》; 《立交·合力》《立交·相映》《立交·月色》等五幅木刻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2010》; |
2011年 | 4月《立交·合力》《立交·岁月》《立交·路上》等八幅木刻作品;
参加广州美院附中第一届学生《重聚》展; 《在路上——齐喆及其版画》一文在《中国版画》2011年第一期; 《土地》《立交·仰望》等五幅木刻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2011》; 5月《立交·合力》特邀参加“2011年第五届广东省版画展”; 8月—12月《立交·顶立》入选“纵横时空·黑苏皖黔粤当代版画巡逥展”; 12月《到前线去——胡一川艺术谈》一文经修改补充,发表于《美术学报》“胡一川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
2012年 | 五月,应“新世纪出版社”之约,完成《我的版画人生》一文,交付出版社;
《立交·残阳》《立交·初阳》等五张版画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2012》,其中《立交·初阳》被《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 应约为《美术观察》撰文《我就生活在最理想的艺术区》,发表于2012年10月《美术观察》“理想的艺术区”专栏; 十二月,《土地》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版画精品展”并获优秀奖; |
2013年 | 一月,与油画家李健先教授在广州“云台艺廊”举办作品联展;
《啊!大海》《土地》《立交·残阳》等15件木刻作品参展; 八月,《版画欣赏》出版,《我的版画人生》一文正式发表接受张幼云教授采访,访谈内容以《对大学教育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应作具体分析》为题收录于《集美闻名全国——新时期广州美院产学研结合的设计教育考察》节中。(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年11月第一版); 十二月,《夜尽》《立交·晚风》等六幅木刻作品应邀参加《承前启后——广东版画邀请展》(广州“文理一堂); 套色木刻《立交•时空》、黑白木刻《立交•变奏》等三件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2013》,《立交•变奏》为“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 黑白木刻《啊!大海》、套色木刻《立交•暮韵》等五件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当代美术家代表作品全集•版画卷》; |
2014年 | 9月,黑白木刻《立交•高远》入选《2014第三届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广州);
9月,《时代剧场——潘行健 齐喆 王昌淦版画作品选》在“逵园艺术馆”展出,黑白木刻《立交•擎天》《立交•变奏》,套色木刻《立交•残阳》《立交•初阳》等十二件作品参展; 套色木刻《立交•长空》、黑白木刻《土地之二》等三件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2014》,《立交•高远》《立交•凌空》为“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 |
2015年 | 2月,黑白木刻《土地》、套色木刻《立交•余晖》参加“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深圳);
6月,接受“南都”副刊“谈艺录”专栏采访,采访内容《生活是我创作的基础》在“南都”发表; 7月,黑白木刻《立交•变奏》入选“工业在场•2015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武汉); |
2016年 | 3月,水印套色《绿荫》刊登于“光明日报”***特刊专栏;
5月,套色木刻《丰收》(与刘其敏合作)、《立交•初阳》入选广州美术学院《春暖花开》美术作品展; 11月,套色木刻《状态》应邀参加《2016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展》(广州); |
2017年 | 8月,《椰林深处》、《土地》入选“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山城印象》、《立交—变奏》应邀参加“群贤毕至——广东省首届美术学院院长作品邀请展”; 10月,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采访,对话内容分别以《胡一川以版画确立其美术地位》《一辈子做好这件事就够》为题发表; |
2018年 | 5月,为广州市少年宫特殊儿童教授版画课程。
7月,重返中山板芙、横栏、新会礼乐3地水乡。 10月,为广东省美术青年人才培训基地举办讲座。 1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行健——潘行健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 |
获奖
- 中文
- English
- 2017年《现场采访》《寻找地球》等泉塘86原创艺术空间;
《立交•暖阳》《寻找地球》等私人; - 2016年《立交•高远》、《音频•文件》等泉塘86原创艺术空间;
《立交•高远》、《自在》、《常态》、《骤雨》、《黎明时分》等私人; - 2015年《立交•变奏》湖北美术馆;
- 2014年《立交•高远》、《立交•凌空》“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
《立交•高远》、《立交•升腾》、《立交•初阳》等私人;
《立交•高远》“中国第三届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 - 2013年《立交·初阳》“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夜尽》《啊!大海》《立交·擎天》文理一堂收藏;《立交•变奏》“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
- 2012年《土地》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版画精品展优秀奖
- 2012年《立交·顶立》“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
- 2011年《立交·顶立》被“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
- 2010年《立交·合力》被《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
- 2009年《立交·家园》《立交·天地》《立交·寻觅》《立交·行旅》
广东美术馆;《立交·空间》 “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
- 2008年《立交·擎天》、《立交·支柱》等三幅木刻作品入选“记录历史——《中国美术大事记》三周年文献展”,其中《立交·支柱》被《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收藏;《立交·空间》三幅木刻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大事记·2008》,其中一幅《立交·空间》等两幅被编委会收藏;
- 2007年《立交·流畅》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收藏;《立交·擎天》西南大学收藏;《立交·远方》广东美术馆收藏;
- 2006年《立交·系列.流畅》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收藏;
- 2005年《立交·系列.节奏》参加“2005.广东省版画展”、汕头博物馆收藏;
- 2004年《立交·系列.速度》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神州版画美术馆收藏;
- 2002年《立交·系列.流畅》入选“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2002.广东省版画展”、安徽省美协收藏、何香凝美术馆收藏;《山城印象》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收藏;
- 2001年《立交·系列.向前》入编大型画集《中国百年版画》、广东美术馆收藏;
- 1999年《立交•高耸》、《立交•向前》广东美术馆;
- 1997年《夜尽》《母亲情》广东美术馆收藏;
- 1996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鲁迅版画奖》;
- 1994年《土地》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获广东地区优秀奖;
- 1992年获评“广东省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 1992年《竹与筍》美国内布拉斯卡州立大学收藏;
- 1989年《水乡梦》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
- 1986年《水乡世家》入选“阿尔及尔——世界文化会萃”美展获集体金奖;
- 1981年《母亲情》入选“广东省美术展览”获三等奖;
- 1981年《母亲情》入选“广东省美术展览”,广东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