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潘行健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有待他乡共话时

2013-12-06 14:19:36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汤集祥
A-A+

  一九五八年,我在武汉大学法律系读了一年之后不想读了,回到广州再投考刚刚筹办的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那年代版画(主要是木刻)有一种“革命”的光环,虽那一次新招的学生不多,便有雕塑系、国画系自愿转过来一些同学,潘行健是从国画系转过来的。一过来,他便是班长、团支部书记。我年纪小,他年纪更小,所以同学们都叫他“潘仔”。

  “潘仔”年纪虽小,却在附中浸了四年,就是说,经过了四年的苏派素描与色彩的基础训练,那年代非常了得,非常了不得。那时,同学间流行一本苏联描写少年画家成长的书《初升的太阳》。在我看来,他们个个都是那位苏联少年画家的中国化身,而“潘仔”又是他们班的成绩尖子,用我们那时候特殊用语就是“又红又专”,而且,还有外人不知道的,他还是个文娱活跃分子,学院舞蹈队的演员。那真是个全面发展的“全能”,风头很足,好令人羡慕。

  让我最羡慕的莫过他画素描。开始下笔还不见得怎么样,但慢慢地在错中改,改中错,橡皮擦过来擦过去,尤其表现希腊罗马古典石膏头像脑后面一绺绺卷发,虚虚实实、松松散散、有有无无中,效果极佳。总有一种好好向他学习的念头。

  但我们那一代大学生之间也常常喜欢互相抬扛,争论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星期天有时到城里看场电影,回来后口痒痒,都喜欢发一下高论。那时大家年少气盛,非要争个高低不可,非要把对方说服不可。有时一整晚自习,就这么一来一去。多年之后才觉得世间万事万物,换个角度,看法就不一样。

  他以全优成绩毕业留校当老师,专心致志地刻他的木刻,按部就班当教授、系主任、副院长。而我走向社会,学习民间艺术,凡是工作需要或者兴趣的都去玩一玩。他名正言顺地“版画家”,我七十年代末调回广州之后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家。

  虽然我从版画系毕业后,再也没有做版画了。但版画毕竟是我个人艺术生成的根基,我庆幸早年选择版画。版画是个灵活画种,它让你学会不怕麻烦的工艺过程,不拘一格的手法,不墨守成规的活跃思维。小女儿上美院,我让她上版画系,当他的学生。后来连女婿也是出自他的门下。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是沿着苏联那套走过来的,比如说要搞创作,便打起背包跑到遥远的地方去“体验生活”,然后根据生活所见所闻,以既定的正确的意识,筛选题材,用已被早先艺术史认定的“美”的原则构图,塑造老百姓所喜欢接受靓丽形象,整张画充满阳光喜悦的气氛,就OK了。62年他去海南文昌清澜巷,我去黎族地区,他创作出黑白木刻《队列》与水印木刻《椰林深处》,得了毕业创作的满分。那就是这一套创作方法的成效。此后,他还是继续沿用原来的创作方法创作出人们有印象的作品:《夜尽》、《啊!大海》、《母亲情》、《灯光》、《水乡世家》及《土地》等等。

  到开放改革的新时期,在新思维新观念的激荡下,所有的人都被激活,大家都试图在“改变”。我注意到他这个时期写的文章,会上的发言,私下的议论,他都是努力靠近理论的前沿,并有所行动实践,像1999年两幅《立交》。

  不再都去丢近取远,就地取材,画城市现代交通;不再担心它是否符合主流意识,完全出自自身的感受;不再忌讳形式主义的嫌疑,横直斜的搭配和黑白灰的组合,他摸索着一小批以黑白灰表现的立交作品,接着大批此类作品相继产生。这里边有镜象、真象、抽象、幻象、意象、叠象、联象、变象、乱象……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行健到了退休前后(实际上他总是那么充满活力)的一搏,在我们那一代人中已极为难找(当然有些不想改变,有些想改变却改变不了)。至于改变的成就有多高,作为老同学,第一是支持,第二事情还在进行中,让我们慢慢地欣赏、观察、思索、比较,过早地一口咬定的评价,常常是靠不住的。

  一批作品展览出来之后,有朋友提出“为什么不继续搞写实的,象《水乡世家》那样多有生活味!”但我注意到,他的这批作品常见有三个细节图示,一个是不准调头的交通标志;一个是向前的交通标志,无障碍、放心走的意思,一个是“风筝”,自由翱翔之意。我猜想他大概已下决心往前走。

  我们都七十开外的人了,放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冒点风险(算不了什么风险),试一下,玩一把,应该不算狂妄。改变是件快乐的事情,拒绝是一种损失。我稍留意一些大画家,晚年也想试试改变,只是力不从心了,无可奈何。

  在这些朋友看法中,有人提出画面重复。重复不要紧,系列作品就是意味着重复,倒是怕单调。重复而不单调就是成功。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我想,要增加些细节,现在画面上只有上面说的那几类,少了点。以我的观察,立交已不是初建时期的立交,尤其人们不难发现,现在立交已经被许多事物点缀了。比如说有下垂的花叶,有爬墙的植物,地下有阴生的绿丛。柔软的而有生命的植物,与坚硬冷冰垂直的水泥悄悄对话,柔情中有刚性,坚硬中有阴柔,丰富性加强,可视可观性增多了。

  我们共同在广州生活很多年,虽不同在一个单位,但看展览开会活动常常在一起,而话也投机,观点也较一致。象是上天有意安排似的,我的大女儿、三女儿与他的女儿都移民到澳洲,而且都在悉尼的同一个埠里住着,有时在飞往澳洲的机上见,有时在悉尼超市见,有时在唐人餐馆里见,有时甚至猪肉档上也见……社会主义虽好,但人老了,老了要有可依,总是希望多在子女身边,看来走动将是我俩常态。在此安静的去处,又有我俩,共话往事,便是有意思的颐养天年。而蓝天、白云、绿地、阳光海滩、空气透明的澳洲是蛮迷人的。

(汤集祥 国家一级美术师 原广东画院副院长)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潘行健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